首页 > 院内资讯

科学运动可以抗炎?强直患者该如何锻炼?

时间:2023-05-12 13:44:02
  一、科学锻炼能够抗炎?

  众所周知,强直患者的病情进展与无菌性炎症密切相关。强直患者由于机体免疫紊乱产生无菌性炎症,炎症侵蚀关节滑膜导致疼痛、肿胀、僵硬等症状,随着病情逐渐进展,炎症在关节处大量堆积,逐渐侵入关节腔内破坏骨质,还可能出现关节粘连,骨质损伤、钙化、融合等情况,导致患者活动受限、甚至驼背、残疾。

  此时除了系统治疗外,科学适度的锻炼同样有助于强直患者保持关节功能,维持其活动能力,预防或改善驼背。而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医学院的一项研究发现,适度锻炼也可能带来抵抗炎症的效果。

  研究人员发现,无需太过强烈的运动,仅参加一段适度锻炼似乎就能够带来抗炎效果,该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《大脑,行为和免疫》(Brain, Behavior and Immunity)上。这意味着,锻炼可能不止能从症状上保持强直病友的关节功能,还能从源头上抵抗炎症。

  研究者在发布的文章中解释了抗炎效果产生的原因。炎症是机体免疫反应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,是机体应对损伤后尝试自我修复的一种表现形式。而在炎症的产生过程中,起到很大正面作用的是TNF(局部和系统炎性关键调节子)。
  而此项研究发现,参与者在进行20分钟的适度的踏车运动就会使得机体中被刺激的免疫细胞产生TNF的量下降5%。促使炎症产生的重要物质TNF的量减少了,那么自然地抗炎效果就产生了。

  因此,除规范治疗外,科学锻炼同样是控制强直疾病的重要手段。

  二、强直患者该如何科学锻炼?

  但要注意的是,根据病情进展,即炎症堆积和对关节破坏程度的不同,以及受累关节的不同,适合强直患者的锻炼方式也不同,并不能一概而论,强度过高或不当的锻炼不仅没有治疗效果,还可能加重病情。

  那么,不同病情阶段的强直患者都适合怎样的锻炼呢?

  早期附着点炎期

  此时无菌性炎症应尚未侵蚀骨质,多附着于肌腱、韧带等,受累部位以腰背、骶髂部位最为常见,除疼痛外,多伴有腰背部的轻微僵硬感,晨起明显,经活动后可减轻,尚无明显的脊柱或外周关节活动受限。也有以膝、踝、足跟、坐骨神经痛起病。

  因此适合的运动有游泳、瑜伽、太极、骑行、小燕飞、靠墙俯卧撑等。疾病早期尤其适合游泳、瑜伽,有条件者游泳、瑜伽1次/天,可通过改善血液循环,减轻血液及关节表层致炎因子堆积,从而降低炎性反应。
  中期软骨破坏期

  此时无菌性炎症侵入关节腔,开始侵蚀关节骨质,并从骶髂关节上升性向上蔓延到脊柱胸段、腰段,可波及髋、膝、肩等大关节,疼痛加剧,脊柱或外周关节轻、中度活动受限,但尚未完全强直。患者疲劳、乏力、气短、面色淡白、消瘦,骶髂关节部骨缘模糊不清,关节两侧的斑点状硬化骨形成。

  此时体育运动疗法和姿势治疗应加紧进行,同时借助外力,配合牵引与被动运动,2次/天,必要时加用矫形器以防止驼背发生。

  如腰背训练:四肢着地,手肘不要弯曲,低头至双臂之间,同时尽量抬高背弓,维持2秒,然后腰背挺直向下压,头抬起保持2秒。

  晚期关节强直期

  此时炎症多已对关节骨质造成不可逆损害,脊柱或外周关节重度活动受限,全身关节持续性疼痛,全身无力、消瘦、肌肉萎缩或部分消失、脏器功能下降,严重患者关节已部分或完全融合,驼背、脊柱活动功能消失。

  此时疼痛多已减轻,运动已相当困难,但对未完全强直而又驼背的患者仍有希望通过姿势治疗、牵引、被动运动和矫形器矫正锻炼等改善症状、维系住身体功能,不应放弃。

  急性活动期

  此时无菌性炎症处于活跃期,大多数强直患者会感到疼痛剧烈、活动困难,患者应注意以卧床休息为主,不做运动,以减少发炎部位的活动,如果背部疼痛又需要站立行走时,可暂时使用护腰,并结合适当的药物治疗。

  如条件允许,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适当舒展身体、转动脖子、以及活动双手。
  适度锻炼的四大原则:

  锻炼要循序渐进,强度不可过大,关节活动应在允许范围内进行。

  急性期患者大多须卧床休息。

  要长期坚持自我康复锻炼。

  适度锻炼一段时间后身体会明显有所放松、疼痛缓解,反之则是不适度锻炼。

  最后,院长提醒:

  强直性脊柱炎作为一种慢性系统性疾病,在锻炼的同时还是要结合系统治疗,才能更好地实现全面祛炎,阻断病情发展,实现长久康复。